查看原文
其他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传播创新·精华导览(一)

2016-02-19 笔记侠 笔记侠


关注笔记侠,回复“红包和邮件地址”,有机会抽到课件和音频,拼运气啦!赶快发给团伙一起跨年学习


罗振宇:人格,是全新的商品物种和价值载体

《场景革命》吴声:如果产品没有场景,我建议你洗洗睡了

完整版|吴声:基于场景设计,万物有灵体验时代已经到来


罗振宇:人格,是全新的商品物种和价值载体


“罗辑思维”创始人


一、任何一个他人都是自我的延伸


人类是靠协作生存的物种,从农耕社会开始,就一直都是从单个个体组织协作,一个人只能分出强弱,但是一群人协作的时候力量会越来越大。


麦克卢汉写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一书,其中提到说:“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我们的协作也是如此,任何一个他人都是自我的延伸,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这个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效率获得上万倍的提升。


我经常坐在办公室想:“这是一个多么荒诞的时代。无论你是怎样的屌丝,只要你有App,就可以调动身边数百辆汽车供你差遣,调动多少餐厅备好菜品随时为你做菜,还有美发、按摩等等,原来需要组织化分工才能完成的服务,现在正准备在附近,随时为你待命。”

二、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


工业社会,人都蓄养在组织机构里面,现在,有人给你送上门。过去围绕组织构建生活,现在这轮O2O是所有资源围绕着人构建。


我们不是媒体,而称之为“知识服务”。现在人们需要求知,从而缓解自己不牛逼的焦虑,大家需要各种知识出去装逼,我们做的就是为大家提供出去装逼的全套解决方案。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是某个场景的解决方案,我们所做的就是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没有时间大规模阅读的需求,提供以用户为中心的解决方案,所以才延伸出现一些业界难以理解的事情。



这个世界有一个大颠倒正在发生,过去以组织为中心,现在必须以活生生的用户为中心。人类社会的每一个进步都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人更为强大。只要你依赖这种新的社会协作,随时都可以找到移动的人,随时调动那么多资源为自己服务。这个场景是多么可怕,当年法国的路易十四才300个厨子,现在你在北京可以随时调动的厨子何止300个,而你自己的位置也不用再那么高高在上。


三、人格具备了巨大的力量


这个世界正在崛起一些怪物,过去这个世界的生意是横向整合,要么铁路警察各管一段,要么你拥有用户,或流量,或造货能力,或品牌。总之是在分工体系当中去构建自己的产品。如果你是明星,你就拥有你自己的品牌,然后可以随时租借给他人;如果你是媒体,就拥有流量,通过广告变现流量;如果你是沃尔玛,就拥有用户。但是,现在,这个世界突然出现了几朵奇葩,从两三年前开始一朵朵绽放,每绽放一次,我们都常常会认为他们是“骗子”。


罗永浩,突然喊一声说我要做一个手机,然后,钱、供应链、技术、人才就围绕他建立起来了,在见到手机之前,这些都是真的发生的事情。那个时刻,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商品物种,也就是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品牌、用户流量和造货能力,他是一个纵向整合的点,而不只是横向的一段。


商业价值和载体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的载体是组织,现在的载体是人。这个时代,当所有的资源可以围绕着人的力量展开的时候,人格就具备了巨大的力量。


当一个新事物的纬度赶上来的时候,就是老事物落寞的时候。罗永浩是一个人的商业模式,这跟我们所习惯的“商业世界由组织来做产品”的概念完全不是一个纬度。这个时代的载体已经变成人,人是商业进化中最重要的,以前我们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现在要倒过来,庙也许还在,但应该要盯住的是随时要跑的和尚。


四、连接红利的获得者不是连接的贡献者


人类社会总会不断出现一些“点”,“点”是因创新而成的,不断变大,变成“线”和“面”,这就是人类整个生态的演化态势。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基础设施和连接技术,就会建立起什么样的政治和商业形态。当人类一层层地构建基础设施,把没有连接起来的点连接起来,这时候就产生“红利”。连接红利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红利,但是注意:连接红利的获得者不是连接的贡献者。


发明集装箱的人最后穷困潦倒,轮船公司几乎没有赚到很多钱,你只要走连接世界的路线,总是有其它的连接方式和你竞争。


构建的连接者可能赚不到什么钱,美国19世纪后期有90%的股票都和铁路有关,但是又如何,没有诞生多少亿万富翁,最后的好处是归谁呢?是从中延伸的商业,如矿山大王、石油大王等等。


我想告诉大家,2015年是中国商业生态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在过去,红利都是属于构建商业红利的人,比如腾讯、阿里巴巴、360、京东、O2O项目,它们把世界连起来,构成一层又一层的设施,但我认为这个时代快结束了。


五、点簇的时代正在到来


2015年3月,所有移动互联网O2O垂直领域都有公司拿到A轮融资,这就意味着这个故事开始结束了,这一轮投资的热潮已经到了最后的时刻了。构建红利的公司不是赚不到钱,他们会赚到他们的连接红利,但如果认为这只是唯一的机会,你就会成为上一波浪潮的一份子,互联网红利该到结束的时候了。


你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手艺、流量、水准,这些都不是组织所拥有的。过去我要办一个节目难乎其难,而互联网时代,我一个照相机、一个笔记本、五个灯泡,所有加起来花费不超过5万,然后就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基础设施,迅速让这个点放大。



你们就是点!点的时代正要到来,它属于你们,这个时候,先有你自己的品牌、用户和造货能力,剩下的能力就是抱团。


做“点簇”,让彼此的流量和服务能力互相帮忙,这是未来的新的商业生态。人类历史从来不是断裂,都是一路狂奔,不要忧愁模式问题,你的服务和产品强大,利用好基础设施,你不可能不崛起,你再和同样强大的人抱团,你就不可能不牛逼。


肖志龙:互联网时代,你没个性,你的产品和品牌也难有个性


移动互联网传播“三部曲”的第一部曲:虚拟世界的品牌角色建立。


三个要素:A、个性;B、符号;C、故事。



A、个性


1、好的品牌大多具有清晰的人格,就是品牌的人格化。


好的品牌都有清晰的人格,产品是身体,对品牌的感受就是信念,信念就是它的性格。


品牌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公司或产品在你脑海中留下的感觉。

个性和品牌的清晰化,这是第一步。


九型人格理论把人划分为九个类别(爱秩序、爱给予、爱成功、爱独特、爱知识、爱安全、爱快乐、爱权力、爱和平),其实品牌也可以这样分。


第一种:完美主义者(即爱秩序)。比如乔布斯,把每个地方都推敲到极致,即使包装箱,层高都是限定的。小米的发烧友也是完美主义的个性。


第二种,爱心爆灯(即爱给予),比如婴幼儿品牌。


第三种,荣耀者(即爱成功),这是LV之前的做法,五年前的广告都是很炫的,两三年之前又做了新的品牌革新,讲述旅行文化。


第四种:文艺范(即爱独特),LV也正是从第三种的荣耀者到第四种的人文的方向上转移,往爱马仕去靠,因为人文是一种更高级的定位,爱马仕就玩人文,价位更高。


第五种,科学家(即爱知识),类似极客玩科技和高精尖的感觉。


忠诚者(爱安全)、自由派(爱快乐)、领袖(爱权力)灯其它几种就不细讲了。


2、个性建立在稳定的人格特征上


找到这个品牌不被别人、外界和环境干扰的人格。如何建立稳定的人格特征,非常重要。因为从传统线下,到了新的移动互联网领域,如果人格不够稳定,有时候这样说话,有时候那样说话,有时候像一个智者,有时候又像90后,就会给人不稳定感。

一个人的价值观、话语方式、对待事物的反馈、行为方式是否一致性,这些都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稳定特征。


举例:Apple,带着一点骄傲的完美主义者


3、 品牌个性建立的三种常用方法


a、创始人个性足够鲜明的时候,让公司或产品品牌=创始人。选这一种一定要足够的自恋,你要做明星。


b、根据目标用户需求塑造产品个性。当你产品出来后,你面对的受众会接受什么样的个性,就去塑造什么样的个性。


c、从产品特性出发建立相应个性。当产品呈现出来的特征比较明显的时候,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建立品牌个性。


A2、在互联网时代,个性决定逼格,逼格决定魅力!如果你没有鲜明的个性,很难在互联网时代或者虚拟世界建立个性。


a、越清晰的个性越容易吸引对应的粉丝;


b、每一种个性都可以形成独特魅力,吸引相应的粉丝;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透明化都帮助你可以找到自己的粉丝。


c、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有些个性会具话题性,更容易让品牌引爆,或具有时代特征。



马佳佳是怎么起来的呢?很大一点是“基于国民心智大方向上的价值观爆发点”!


A3、个性是建立社群的基础


a、建立连接关系是互联网传播的本质。如果一个品牌有逼格、有个性,就会形成魅力,完成快速连接。


b、品牌可以通过魅力吸引消费者主动连接。主动连接后关系会非常紧密。


c、魅力降低连接成本。一个独特魅力的品牌会大大降低连接的成本。很多人困扰于活跃度底或者数量少,在于魅力问题。


d、因为品牌魅力,彼此连接成为社群。社群是什么呢?是因为品牌的魅力让大家彼此连接。


B、符号



B1、符号是品牌个性的标签


如果你回想一个品牌,它是什么样子呢?这就是符号!黄欢,是一头蓝色头发,这就是黄欢的符号。符号不一定是视觉表现,也可以是颜色,还有味觉和气味、触觉、听觉等。


C、故事,给品牌可以被“传说”的理由


C1、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是一种泛社交化的传播方式,所以要考虑的是什么样的故事会被口耳相传。你的品牌如何有效、衡量出社会化传播里面的价值,就意味着你的传播能力。


a、在社交媒体,传播的不只是信息,更重要的是信息背后所承载的情绪。不管信息的载体是图片、文字还是视频等,所有带有情绪或感情色彩的故事,比如把大家的心声和抱怨释放出来的,都容易被传播。


b、越接近人的本性,情绪越清晰越容易被传播。人的本性是什么呢?爱、奉献、励志…这是正向的,反向的就是贪嗔痴。


C2、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有更强传播性,所以很多“聪明”的品牌会借助人的负面情绪来产生共鸣和连接,提供情绪的宣泄口。

这是人的天性。


问答精华:


人的需求有表征需求和深层需求。所有的深层需求都和人的本性、本质有关。


品牌个性的建立有三种方法,第一,要么和你创始人的品牌个性相关联;第二,要么从你的目标用户出发,探索目标用户的需求,TA喜欢什么样的人或者品牌个性;第三,或者从产品出发去建立个性。然后,建立符号,如Logo、色调等等;最后在这个市场想给人们讲什么故事,驱动别人买你而不是买别人的。


在社会化传播里面有两种传播方式,一种是情感传播,一种是价值传播。当你没有足够号的市场占有率、壁垒或者独特性的时候,反而可以用情感进行连接,让用户成为你的粉丝,这个连接会更紧密和长远。

《场景革命》吴声:如果产品没有场景,我建议你洗洗睡了



一、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


知乎创始人周源说:“用户即场景:整个互联网的变化就是场景变得越来越小,场景变得越来越非标准化,场景越来越变得精准和贴近个人。之前的所有场景基本上都是大平台,比如你买一个东西,搜索引擎是场景本身,淘宝是场景本身。你去查找各种分类信息,它是场景本身。知乎经过四年的发展,很多用户自己变成了场景,我们最近发现有些用户通过不断分享成为了日本旅游的专家,他可以向关注者和粉丝输出服务能力,以前我从来没有想过一个用户可以在知乎树立自己的品牌和口碑,还能进行传播。如果平台还是产品本身的话,你是很难想象的。在整个社区产品里,应该可以不断裂变出很多非标准化的小平台,它一定不是大平台方的,而是基于同样的一小群用户的使用场景。”


我们看到的每一个知乎达人或者大V,都被赋予一种不断碰撞的机会,通过多少次的答案被鉴定后,然后成为达人专家和意见领袖。KOL(关键意见领袖)不只是指简单的超级大号或意见领袖,比如马云、李开复、马化腾、雷军等等,KOL恰恰代表这个时代延展变化出来的亚文化的独特性,即便今天我和大家貌似侃侃而谈所有的场景革命和微信运营,我们在意的是这个分享会之后有没有产生更好的信息流动。《潜规则》一书作者吴思说:“这个时代,什么时候开始产生潜规则?”(备注:潜规则就是在现实“规则”之后隐藏着的另外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


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说:“工业社会把灵性杀死了,互联网是一个文明史上的千年大事,它可能会迎来灵性的回归。”没有人的灵性、个性和独特性,就没有所谓的魅力人格,产品的核心是人。


知乎的用户能够成为产品的时候,过去天猫、淘宝、京东、唯品会等电商超级入口所定义的产品时代就因此升级到2.0时代了,蚂蚁金服(马云旗下的蚂蚁金融服务集团)强调旗下的支付宝9.01版本商业模式变了,说支付宝是一站式的生活场景消费支付平台。


场景已经是我们无法回避的互联网运营关键词,也是商业模式必须正面面对的入口。这就是为什么马化腾、马云、王健林、李彦宏在基于线上线下联姻层面在做的原因。李彦宏为什么拿出200亿做糯米?因为这意味着百度从“连接人和信息”进化为“连接人与服务”,成为其中最核心的环节,因为这里的关键词是场景。


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互联网要获取用户,都知道“唯快不破、免费”等概念,但这样是不是会导向一个虚无的命题?就是以用户为中心,然后就没有“然后”了?!正是基于“人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场景”,就要考察人发生了什么变化?手机是这个时代的电和智能器官,它是我们器官的延伸,它在重新作用,给我的启发是:当意识真正投入到网络上,它会自己长出很多东西,我们可以称之为新的物种,而微信就是这样一个基础设施。


Uber、滴滴打车、美团,它们其实都是基于新场景诞生的新物种和新品类,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观察,它代表共享经济的崛起下,基于人的商业场景和商业模式产生的新的理解模式。


场景更多是时间的消费、拥有和占有,而不是空间的浸入。它更多代表时间的伴随而不是空间,代表我们和周遭万物的关系。怎么理解呢?当我们玩游戏不能通关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要花钱来解决呢?因为你投入太多的时间、成本和感情付出,正如我们常常不愿意结束一段长久的爱情关系,因为时间成本太高。


二、场景代表亚文化的魅力:没有真实,哪有人格可言?


《场景革命》内页


我们常常考虑了用户的利益,但没有上升到和用户的关系,在时间的组织方式里面,一切皆有可能,随时随地的连接被成为消费点,场景意味着:iPad是场景、知乎是场景、罗辑思维公众号是场景……我们真正洞察时间消费的逻辑,就能敏锐感觉到亚文化、社群的重要性,它一定来自于兴趣、爱好等表达,场景代表亚文化的魅力。当我们在谈论亚文化的时候,既包括爱你的人,也包括恨你的人,不要一直想怎么讨好你的用户,你需要的是:该有姿态的时候要有姿态,该有逼格的时候要有逼格,该傲慢的时候就不要那么亲和。因为这最能够代表人格化表达。


微信是基于亚文化建设的,微信的能量是能界定出个人、企业有什么魅力人格,今天我们会说某个人是中国道德楷模的标兵,但如果在微信上,反而要求对方的人格是否真实。这无关户价值判断,而是在移动端应该尽量真实,有自己的爱很情仇、悲欢离合,应该体现而不是隐藏,只有真实,才能万物有灵。没有真实,哪有人格可言?全世界的公司都说是自己是生活方式品牌,但是没用,这个时代的玩法变了。


真实的第二点是真诚。每个时代的先驱和先烈一样多,炮灰和成功者是一起出现的,我们要专注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形成被连接的意愿,才能寻求被连接的力量,让对方愿意主动关注、转发、分享、评论、点赞你,你需要的是理解自己的独特性以及和这个世界、时代、互联网的关系。让我们的缺陷更加地真实,态度更加真诚,内容更加富有连接属性,这才有价值。


三、关于微信号的运营


任何形式和创新,都有红利期和窗口期,即便有时候我们看到小咖秀、足迹、脸萌、昙花一现的h5应用或者微信的很多新规则,让我们猝不及防,但其实创新文化的变化、每次规则的变化,都是代表微信运营者可以享受的福利,只有比别人更加用心,才能获得高阅读量。


如何理解富媒体的多文本?推荐连岳和小道消息,属于应用最简单、最完美的表达方式。连岳,我会一个礼拜点开一次,在一个山寨、复制、无视原创的时代,它代表尊重;小道消息的图片极富场景感;罗辑思维是马桶伴侣的应用场景,然后从马桶伴侣的应用场景不断地深化,不要小看“马桶伴侣”这四个字,虽然现在是物质丰盈、信息选择过剩的时代,但是能在万千的碎片化世界中,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够了。滴滴打车本身已经变成这个时代出行方式的重大产品,在这种场景里面,滴滴打车可以随时随地地拥有更多跨界、连接能力和资源,然后产生基于电商、广告等的大型模式。


我们能不能成为人格化的伴随?视频或文字,不管是长是短,它应该是人格化,感叹号少一点,逗号、句号多一点。现在大家纷纷做热点营销、借势营销等等,其实红利在于第一个人如此说了,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呢?热点已经越来越难抓了,即使形成高标准的热点承接能力,即使永远不缺议题,即使永远第一时间发布对议题的态度和观点,即便创新无穷,我依然认为它没有办法及到杜蕾斯的十分之一水平,如果你有没有形成高标准、稳定的、符合用户阅读习惯的内容,我建议你洗洗睡了。在这个时代,我希望大家带着这个场景去思考。


未来,订阅号、服务号都有价值,服务号更像商城模式,基于售卖;订阅号有更强的圈层模式,基于社群运营。不要光想着产品卖什么功能,而是能不能形成宣传能力。社群运营是核心中的核心,把自己的亚文化做起来之后,所有的号、H5都能够一体化。


未来要把握三个关键词:


探索:探索未知的东西;

有趣:真的好玩,让人觉得有意思,愿意主动去关注、浏览、推荐;

交互:社群很重要的一点,并不是说在微信上暴力刷屏,而是别人愿意互动并找到快乐,字幕组就是典型,它不给钱,但是给你一个决策,这个是对你本身是最好的赞赏,也是超越用户利益的情感价值。


插坐学院制图


当然,在初始的阶段,一定是混合的,而“产品型社群”才是一个完美的表达体系,吐槽和口碑都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场景一直在革命、一直在迭代,支付宝是场景消费平台,它以个体化的消费意愿进行支付,打赏和直播也是场景化的表达。产品越微小越细小,目标越真实,场景的成功概率越高,形成圈层能力后,商业模式就实现了,未来的各种O2O也是各安其道,共享经济才刚刚开始。


年轻人拒绝被打标签,但这就是一个标签盛行的时代,把产品标签化和圈层化,小众趣味能引爆大众的流行。事实正是如此,你越有态度腔调,越能形成消费者的真诚感和规模。


这个时代,判断品牌的价值是你有没有势能,这是估值的前提和依据。当我们专注做好内容的时候,就能形成主动连接的一面,要么有趣、探索、互动、好玩,要么你形成一定势能的标签。能不能沉淀、积累、稳定地形成内容的期待?能不能通过市场行销找到连接和跨界的机会点,让新的人去感知,成为新地用户,成为社群的积极贡献者?这时候,主动连接的意愿形成,意味着内容本身要有更多文本的创新和内容能力的创新。只要以人格化形成内容的独特性表达,你总找到你想连接的人,从而形成连接。


判断一个产品有没有价值,就是支付环节,支付场景是一个很重要的甄选方式。有场景、情感、温度和连接,我们就愿意为它付费,超越价格的敏感性。


吴声:基于场景设计,万物有灵体验时代已经到来



一、移动互联商业模式的重构


一个不能激活我们联想和自我设定的情境,就不能成为场景。


我们正在不断迭代成为更加富有人格魅力的独特存在,再没有大规模的趣味一体化了,每个人所用的智能终端和手机正在赋予我们个体独立的存在,小众的行为才是大众的主张,这是新消费的规则。与其说我们现在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人,不如说人已经变了。


极致单品从一开始就意味着未完成,产品代表着入口,它是社群可以形成的理由,或者代表同场竞技的资格。


信息在今天不是唯一维度、单一镜像的表达,而是不断灵动、不断重构的景象。再伟大的背后作品都有它的审美周期,这个动态结构的背后是这个时代消费的即视感。


当一个信息、产品、服务打动我的时候,“扫码立购”代表消费背后的快速连接、交互,家居和汽车就等于相同的存在。



关于机器人、深度学习,重要的是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当我们讲认知的时候,更多是与场景、情境、环境有关系,更多的时候,我们的行为不仅仅取决于自身思考,我们更是被身边的人、发生的事件所左右。


任何关于文化、亚文化、社会的表达,一定是镜像的、静止的,这形成了基本场景。


二、移动互联时代的商业革命


基于场景为本的定义,是一种基于以用户为中心的洞察。当我们在谈产品的时候,场景更多是一个烟雾弹;亚文化代表社群能力;当我们在谈论产品,我们就在谈社群;当我们谈场景,就是精神消费的洞察;当我们谈以场景为本的商业设计,我们能否通过场景链接与用户的关系?在分布式认知的情况下,每一个亚文化都代表更加碎片化的用户聚焦能力。


传统商业模式正在被深度融合的人机场景所替代,原来的购物不重要,购物的关系成为关键。在场景时代,社交化正在成为场景时代的重要表达。


去中心化正在成为真正的中心,多中心成为内容生产和口碑的节点,而口碑就是我们的渠道,人本身正在成为内容分发和营销的渠道,达人生产内容,也传播内容,口碑成为新中心。


AC尼尔森调查指出,这个时代最重要的趋势是成果经济。只要你的分享对我有用,我就愿意为此付费,这就是成果经济。对于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品牌的定位体系能够形成真实的场景体验和交互构建,才有机会形成口碑。


传统产业转型最应该改变什么呢?和达人运营、口碑运营一样,DT为王(DT是互联网只相信亚文化、社群、人格化、圈层化、口碑数据的存在,在运营端是DT。

今天的产品一定要天生爆款、自带势能。不要跟我说产品为王或者流量至上,而是你的产品能不能做到品类和品牌的集合,能够天生爆款、自带势能,势能代表其它品牌、组织、机构、个人主动连接的意愿。这个时代,消费者对于自身的表达,更多的不是需要,而是想要,需要就会比较,想要就会千山万水也要找到你。


课堂、学习、兴趣、爱好而形成的自连接,是社群最重要的能力。看看你手机屏幕下载的App、订阅号,就可以看出你的人格和真实状态。


Uber不只是一个叫车软件,而是一个社会化物流、同城货运、二手产品交易、美食分享,Uber正在成为共享经济行业的背书。Uber估值(未来现金流)预测=市场空间(打车、货运、物流、无人驾驶)X发展潜力(生活方式的即时满足、数据网络的效率能力)X市场占有率(竞争格局、政策影响)X提成比例(竞争会降低比例)。


只有新产品才有独占性,PS代表了我们自己定义的专享能力。工具效率软件形成独享产品,当在社交圈分享的时候,我们也独占了用户在这个场景的需求。


三、支撑场景的四个核心要素:体验、链接、社群、数据



现在,我们不在乎主战场是淘宝、天猫、微信或者其它销售渠道,但是在乎提供了什么样的体验。体验的重要性是价格敏感性让位于价值敏感性。


当我们谈论体验的时候,是在谈论我们的真实想法,这是社交场景的需求。PC时代的流量思维是用户数,庞大的互联网用户人群X刚需需求的用户比例=产品潜在目标人群,这是传统电商的做法,它的成本就特别高,代表B2C的逻辑,是以一己之力,但是难以形成裂变口碑。


移动互联网更强调流量的本身是用户时间,用户社群代入感X场景占据用户时间的能力=场景获取流量增量的机会,低成本获取流量的机会就形成了。流量基于场景化思维的表现是用户时间,用户时间的背后是社群的代入感和卷入感。


因此,场景就是时间,是创造出昨日、今日、明日的一种记忆活动,场景又因此成为生活的方式和现实的洞察。通过消费情境获得连接,是否可以解决注意力稀缺等问题?


空间和场景的关系是体验的层次和细节,有细节、打动人心、振人心魄的场景成为流量入口的关键点。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了,用户越来越关注圈层化的趣味。


场景的痛点会成为我们的机会点,意味着移动互联网生活方式和消费形态的升级,从而带来新品类的创造。O2O是以人为中心,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它以线上线下接触点作为管理逻辑,然后用补贴创造新消费场景,利用风口完成服务能力的提升、用户关系的绑定和用户情感的连接。不要在意风口会离开,你需要在风来风去的时候,为自己长上翅膀。


今天我们感受到的商业模式变化,都是基于场景的定义。


当我们在谈论社群的时候,是在提倡亚文化的力量和卷入。社群运营是经营用户的首要能力和方便法门。我们应该成为自己的信徒。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精神是想要而非需要、所见即所购。


而数据基于社群需求洞察的战略决策,驱动用户运营与新品类设计。我们今天所有的能力都来自于用户运营,而我们能感受数据的结构化是基于建模和可分析。数据搭建也成为可以迭代、与时俱进、全渠道的产品模型综合建构。


以用户为逻辑,关键在于体验细节、链接设计、社群运营、数据支持,成为下一个产品洞察的基础。构建场景的商业模式,就要定义新场景、创造新品类。而社群成员要为社群做贡献,这个逻辑会彻底改变流量入口逻辑。


场景构建的方法论是可以为我们所感知的。通过定义新场景、场景体验细节设计,形成用户长期的伴随和养成,让用户主动去分享和转发,在这种持续的互动里面,社群感形成了。基于这种场景有了社群的自组织、自传播、自连接,用户规模会不断变大,然后发现不同用户的不同需求,自动生成、筛选、甄别可量化的数据。


小众趣味可以引爆大众流行,亚文化的独特性才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场景化设计,我们需要顾及的是有没有人发自内心地热爱,有没有坚定的信仰去理解?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就是我们所要的场景和亚文化独特的标签。我们需要创造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消费精神,理解这个时代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新场景机会。


四、“四即”方法论




1、产品即场景


文字不过是速朽的游戏,单单只是把我的演讲文字整理出来是无甚足观的,只有在现场分享有基于场景的洞察,这个本身才是差异化的。我的努力,是基于现场感的判断以及现场同学的化学反应,最后我们一起合谋创建独特的新场景,此情此景是我们共同完成的新产品。


罗辑思维在不断回到和聚焦到“人和知识连接”的初心,当我们聚焦在知识运营和社群电商的时候,恰恰是这个窄点形成了估值高点,它不管是成了马桶伴侣、刷牙伴侣、化妆伴侣,这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把碎片化时间重新赋能和定位了。


产品如果不能成为场景,就不能获得持续运营。持续的产品力和场景力,才有用户持续的期待,以及转化为运营的可能。


2、分享即获取


移动互联时代的场景分享逻辑是:基于人格背书的分享,人格背书的分享核心是人;分享有效的信息和资源,这是分享的内容核心。


今天的物质是超载的,信息是盈余的,在选择困难和信息盈余的时候,你需要信任的选择和渠道,而这个逻辑的核心是人,用户成为了新的传播渠道。品牌作为人格化的存在,它的拥护者能不能主动分享,成为传播渠道,变成我们判定的标准。这是基于人格背书的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成为了产品红利的神经中枢。我的产品是因为功能的爆点,还是解决方案的差异化,才会成为用户分享的驱动点?


3、跨界即连接


我们发现新的场景常常来自于跨界,品牌的极致动力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形成激活。不要迷恋于我们的极致单品,而是为它找到出口,即跨界连接的能力。今天,每一个单品都在面临被红海化和血海化的险境:单品功能的价格一定会被打到最低,然后通过软件、增值服务、生态机制进行收费。品牌跨界的核心首先是打破亚文化的壁垒,我们判断品牌能否跨界合作,关键是看两者之间有没有属于两者的亚文化的联动,它们的调性是否可以高度统一。一旦打通,用户群便开始流动。


4、流行即流量


原来场景的红利能力,是因新而享。流行会引爆流量,拥护者便成为去中心化的传播节点,所以,重要的自然是拥护者。流行说明场景具备足够的内容连接价值,促成用户主动搜索的能力。


真实的场景都会自带流量。用户在活跃地主动搜索,埋没在流行之下的场景可能是伪场景。场景隐含了一个场景力影响公式,正相关的因素是:场景生态构建能力、用户代入感能力、用户时间占据能力、社群引爆能力、场景变现能力。负相关因素是:品牌进入社群情感场景的成本,也就是构建场景时间。一切不能变现的场景都是伪场景。


五、场景方法论的商业应用


品牌细分和定位连接场景,能够构建自身的独特商业模式。我们可以把高频、重度的场景定义为获得用户的方式,把低频的场景定义为利润来源。场景是传统企业转型为数不多的机会,但是其中最重要的作业不是商业盈利方式、客户经营方式、渠道拓展方式、产品定义方式,而是组织构建方式。


很多企业的转型,我称之为“美人鱼模式”,也就是上半身必称互联网思维、云计算、万物互联等等,但是下半身都是传统人员,但深究下去,其实瓶颈就在老板自己,他表面上理解了新产品的方法论和打法,但常常是叶公好龙,其实,你的组织应该先要去适应这个时代。陈春花提出一个概念:水一样的组织,她说画出一个组织架构,一招鲜吃遍天的时代过去了,这意味着水样组织,要以天下之柔弱驰骋天下之至坚。


除了传统商业转型之外,场景也是互联网创业的新风口。比如优客工场,互联网办公其实不是办公,而是充满新鲜、陌生、邂逅的连接,形成社群感。类似于U+和we+,产品所有权正在不断被定义为产品使用权,按需付费成为了新的付费逻辑,它成为了传统写字楼的逆袭,连接将无处不在。


未来智能家具、智能办公无所不在,在全新的社会化协作中,每天都有各种新场景涌现。我们基于二次元和三次元的打通,基于出行方式的重新思考,基于智能家居的无处不在,基于按需付费的使用权大于所有权,所有的这一切都告诉我们:面对消费者的新主张,所有商业需要重新整合产业链。


这个时代最美妙的地方是有无限的可能性可以挖掘:因场景而起,因变革而生。


PS:以上笔记均源自笔记侠在插座学院、混沌研习社合作的笔记摘要。


想看更多春节系列知识红包,点击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三)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四)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思维·精华导览(五)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新方法·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人工智能·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大数据·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组织管理·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创业法律·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创业法律·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投资·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互联网投资·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自媒体运营·精华导览(一)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自媒体运营·精华导览(二)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社群管理·精华导览

2015年你本不该错过的演讲|知识管理·精华导览

点击下面,还有惊喜

打开有惊喜:不用给红包,也能看笔记



打赏不归笔记侠,归笔记达人,代谢



点击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李善友傅盛余晨龚焱徐新阎焱程维张小龙张一鸣俞敏洪李丰蔡文胜段永朝罗振宇罗胖罗振宇2吴晓波吴伯凡宗毅熊俊吴声秋叶伊光旭李欣频王东岳...

回复大咖名字,查看精彩笔记

KK丨克莱·舍基丨周鸿祎|张邦鑫丨季琦|刘德|雕爷|王信文|齐俊元|凯兹|赵迎光|行动派琦琦丨张怡筠......

互联网笔记合作伙伴

混沌研习社|创业邦|领英中国|36氪|中欧商业在线|中欧战略系|黑马会|复旦大学哲学课堂|李欣频私塾课|互联网大篷车|行动派|中关村国际创业节|福建省互联网年会|俺来也青春创业营|葡萄创投|碳九学社|广州创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